mac-studio-2025

Mac Studio (2025) - 技術規格

推出年份:2025 年

外觀

  • 銀色

晶片

Apple M4 Max 晶片

  • 14 核心 CPU 配備 10 個高效核心及 4 個節能核心

  • 32 核心 GPU

  • 硬件加速光線追蹤

  • 16 核心神經網絡引擎

  • 410GB/s 記憶體頻寬

媒體引擎

  • 硬件加速 H.264、HEVC、ProRes 及 ProRes RAW

  • 影片解碼引擎

  • 兩個影片編碼引擎

  • 兩個 ProRes 編碼及解碼引擎

  • AV1 解碼

可配置:

  • M4 Max 配備 16 核心 CPU、40 核心 GPU 及 16 核心神經網絡引擎 (546GB/s 記憶體頻寬)

Apple M3 Ultra 晶片

  • 28 核心 CPU 配備 20 個高效核心及 8 個節能核心

  • 60 核心 GPU

  • 硬件加速光線追蹤

  • 32 核心神經網絡引擎

  • 819GB/s 記憶體頻寬

媒體引擎

  • 硬件加速 H.264、HEVC、ProRes 及 ProRes RAW

  • 兩個影片解碼引擎

  • 四個影片編碼引擎

  • 四個 ProRes 編碼及解碼引擎

  • AV1 解碼

可配置:

  • M3 Ultra 配備 32 核心 CPU、80 核心 GPU 及 32 核心神經網絡引擎 (819GB/s 記憶體頻寬)

Apple Intelligence1

Apple Intelligence 個人化智能系統助你書寫、表達,樣樣事輕鬆辦妥。革新突破的私隱保障,確保其他人無法存取你的資料,就連 Apple 也不例外,讓你安心又放心。

記憶體

Apple M4 Max 晶片

  • 36GB 統一記憶體

  • 可配置:

  • 48GB、64GB 或 128GB (M4 Max 配備 16 核心 CPU 及 40 核心 GPU)

Apple M3 Ultra 晶片

  • 96GB 統一記憶體

  • 可配置:

  • 256GB 或 512GB (M3 Ultra 配備 32 核心 CPU 及 80 核心 GPU)

儲存空間2

Apple M4 Max 晶片

  • 512GB SSD

  • 可配置:

  • 1TB、2TB、4TB 或 8TB

Apple M3 Ultra 晶片

  • 1TB SSD

  • 可配置:

  • 2TB、4TB、8TB 或 16TB

顯示器支援

Apple M4 Max 晶片

  • 同時支援多達五個顯示器:

  • 透過 Thunderbolt 連接多達四個 6K 解像度 (60Hz) 的顯示器,同時透過 HDMI 連接一個 4K 解像度 (144Hz) 的顯示器

  • 透過 Thunderbolt 連接多達兩個 6K 解像度 (60Hz) 的顯示器,同時透過 HDMI 連接一個 8K 解像度 (60Hz) 或 4K 解像度 (高達 240Hz) 的顯示器

Apple M3 Ultra 晶片

  • 同時支援多達八個顯示器:

  • 八個高達 6K 解像度 (60Hz) 或 4K 解像度 (144Hz) 的顯示器

  • 四個高達 8K 解像度 (60Hz) 或 4K 解像度 (240Hz) 的顯示器

Thunderbolt 5 數碼視訊輸出

  • 支援透過 USB‑C 進行原生 DisplayPort 2.1 輸出

HDMI 顯示器視訊輸出

  • 支援一個高達 8K 解像度 (60Hz) 或 4K 解像度 (240Hz) 的顯示器

  • 支援可變更新頻率 (VRR)、HDR 及多聲道音訊

音訊

  • 內置揚聲器

  • 3.5 毫米耳筒插口進階支援高阻抗耳筒

  • HDMI 連接埠支援多聲道音訊輸出

連接及擴充性

  • 四個 Thunderbolt 5 (USB‑C) 連接埠,可支援:

  • Thunderbolt 5 (快達 120Gb/s)

  • USB 4 (快達 120Gb/s)

  • USB 3 (快達 10Gb/s)

  • DisplayPort 2.1

  • 兩個 USB 3 (USB‑A) 連接埠 (快達 5Gb/s)

  • HDMI 2.1 連接埠

  • 10Gb Ethernet

  • 3.5 毫米耳筒插口

  • 正面 (M4 Max):

  • 兩個 USB–C 連接埠 (快達 10Gb/s)

  • SDXC 卡槽 (UHS-II)

  • 正面 (M3 Ultra):

  • 兩個 Thunderbolt 5 連接埠 (快達 120Gb/s)

  • SDXC 卡槽 (UHS-II)

通訊功能

Wi-Fi

  • Wi-Fi 6E (802.11ax)3

藍牙

  • 藍牙 5.3

Ethernet

  • 10Gb Ethernet (Nbase-T Ethernet 支援 1Gb、2.5Gb、5Gb 及 10Gb Ethernet,使用 RJ-45 接頭)

尺寸及重量

  • 高度:9.50 厘米 (3.7 吋)

  • 寬度:19.70 厘米 (7.7 吋)

  • 深度:19.70 厘米 (7.7 吋)

  • 重量 (M4 Max):2.74 千克 (6.05 磅)4

  • 重量 (M3 Ultra):3.64 千克 (8.03 磅)4

電力及操作環境要求

  • 電壓:100 至 240V AC

  • 頻率:50Hz 至 60Hz (單相)

  • 最大連續功率:480W

  • 操作溫度:10° 至 35° C (50° 至 95° F)

  • 存放溫度:–40° 至 47° C (–40° 至 116° F)

  • 相對濕度:5% 至 95%,非冷凝狀態

  • 操作高度:目前測試已高達 5,000 米 (16,400 呎)

包裝隨附內容

  • Mac Studio

  • 電源線

操作系統

macOS

macOS 是全球最先進的桌面操作系統。憑藉 Safari 各項重要更新、iPhone 鏡像輸出功能5、視窗並排功能,同時支援 Apple Intelligence1,macOS Sequoia 助你以嶄新方式發揮生產力和創造力。

輔助使用

眾多輔助使用功能,可幫助身體有障礙人士,盡情發揮全新 Mac Studio 的精彩功能。透過多項為視覺、聽覺、活動能力,還有學習而設的內置支援,讓你創作和辦妥各樣精彩事情。

功能包括:

  • 語音控制

  • 旁白

  • 縮放

  • 增加對比

  • 減少動態效果

  • Siri 和聽寫

  • 切換控制

  • 隱藏式字幕

內置 App6

  • App Store

  • 書籍

  • 日曆

  • 通訊錄

  • FaceTime

  • 尋找

  • Freeform

  • GarageBand

  • 家居

  • iMovie

  • iPhone 鏡像輸出

  • Keynote

  • 郵件

  • 地圖

  • 訊息

  • 音樂

  • 備忘錄

  • Numbers

  • Pages

  • 密碼

  • Photo Booth

  • 相片

  • Podcast

  • 預覽程式

  • QuickTime Player

  • 提醒事項

  • Safari

  • 捷徑

  • 股市

  • 時光機

  • 貼士

  • TV

  • 錄音機

  • 天氣

配置訂購

apple.com 利用以下選項配置你的 Mac Studio:

Apple M4 Max 晶片

  • M4 Max 配備 16 核心 CPU、40 核心 GPU 及 16 核心神經網絡引擎

  • 48GB、64GB 或 128GB 統一記憶體 (M4 Max 配備 16 核心 CPU 及 40 核心 GPU)

  • 1TB、2TB、4TB 或 8TB SSD

Apple M3 Ultra 晶片

  • M3 Ultra 配備 32 核心 CPU、80 核心 GPU 及 32 核心神經網絡引擎

  • 256GB 統一記憶體

  • 512GB 統一記憶體 (M3 Ultra 配備 32 核心 CPU 及 80 核心 GPU)

  • 2TB、4TB、8TB 或 16TB SSD

Mac Studio 與環境

Mac Studio 具有下列設計特色,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7

向 Apple 2030 年目標邁進

  • 循環再造成分佔 30% 以上8

  • 生產過程所用的電力超過 35% 源自低碳電力9

  • 相對於 Apple 設定的正常營運情況,碳排放減少超過 30%10

物料

  • 機身及散熱模組框架採用 100% 再生鋁金屬

  • 多個印刷電路板採用 100% 循環再造銅

  • 所有 Apple 設計的印刷電路板電鍍層及多個接口採用 100% 循環再造金

  • 所有磁鐵均採用 100% 循環再造稀土元素

  • 多個印刷電路板採用 100% 循環再造錫焊接

  • 電源線插頭和 AC 電源插口的插腳均採用 100% 循環再造的銅和鋅

  • 三項組件採用至少 25% 循環再造塑膠

  • 100% 以纖維物料包裝11

  • 纖維物料包裝採用 59% 循環再造成分

能源

  • Mac Studio 生產過程所用的電力超過 35% 源自低碳電力

  • ENERGY STAR® 認證12

廢料

  • 作為 Apple 零廢料計劃的一部分,所有既有的最終組裝工廠均無產生或運送廢料往堆填區

更高明的化學應用13

  • 不含水銀、溴化阻燃劑 (BFR) 及聚氯乙烯 (PVC)

聲效表現

宣告的噪音排放量符合 ECMA-109

聲效表現

聲功率位準

L W A,m(B)

聲壓位準

操作者位置

L p A,m(dB)

閒置

1.6 (K V= 0.3)

7

無線上網時間

1.6 (K V= 0.3)

7

  1. L W A,m 是平均 A 加權聲功率位準,四捨五入至最接近的 0.1 B。

  2. L p A,m 是操作者位置測出的平均 A 加權聲壓位準(四捨五入至最接近的 1 dB)。

  3. 1B(貝耳)= 10dB(分貝)

  4. K v 是用於計算 A 加權聲功率位準上限的統計加法器。

  5. 該數量 L W A,c(之前稱為 L W Ad)可能由 L W A,mK v 的總和計算而得。

  6. 無線上網的測試,是瀏覽 6 個具有混合內容的分頁,其中包含媒體。

  7. 測試的配置:M3 Ultra、28 核心 CPU、60 核心 GPU、96GB 統一記憶體、1TB 儲存空間。

  1. Apple Intelligence 的 beta 測試版隨 macOS Sequoia 更新推出,適用於 Siri 和裝置語言均設為英文 (澳洲、加拿大、愛爾蘭、紐西蘭、南非、英國或美國) 並配備 M1 及更新的晶片的所有 Mac 型號。新增功能及簡體中文、英文 (印度、新加坡)、法文、德文、意大利文、日文、韓文、葡萄牙文 (巴西)、西班牙文的語言支援於 4 月初推出,更多語言於同年陸續推出,包括越南文。部分功能未必在所有地區提供或適用於所有語言。

  2. 1GB = 10 億位元組;1TB = 1 兆位元組;格式化後的實際容量可能較少。

  3. Wi-Fi 6E 在支援的國家及地區提供。

  4. 重量可能隨著配置和生產程序不同而有所差異。

  5. iPhone 鏡像輸出功能並不是在所有國家及所有地區提供。部分 iPhone 功能 (如相機和咪高風) 並不兼容 iPhone 鏡像輸出功能。

  6. iMovie、GarageBand、Pages、Numbers 及 Keynote 於 Mac App Store 提供。下載 app 須使用 Apple 帳户,以及每個 app 所須的操作系統版本所兼容的裝置。

  7. 截至產品發佈時數據準確。

  8. 產品的循環再造或再生物料含量,是指經認證的循環再造物料重量相對於裝置總重量的比例,並不包括包裝或盒內配件。

  9. 我們根據產品發佈時的供應商生產分配,將供應商在上一個財政年度採購的低碳能源歸入我們的碳模型,從而估計我們製造過程中源自低碳電力的電力相關排放百分比。Mac Studio 的供應商會以此計算方式作評估。此數字僅包含 Apple 及其供應商因應 Apple 的供應商潔淨能源計劃而採購的低碳電力。

  10. 所減少的碳排放量是根據以下由 Apple 為指定產品設定的正常營運情況計算:1) 未有將潔淨電力用於生產或產品使用,已供應至近期建模電網的潔淨電力除外 (基於區域排放因素)。2) 截至 2015 年 (我們 2030 年產品碳中和目標的基準年份) Apple 的主要物料碳強度。物料碳強度反映循環再造成分和生產技術的使用情況。3) 以 Apple 在三年內 (2017 至 2019 財政年度) 按產品系列劃分的平均運輸模式組合 (航空、鐵路、海運、陸運),最佳反映我們產品的運輸排放量基準。

  11. 根據 Apple 出貨的零售包裝計算所得。美國零售包裝,按重量計算。塑膠含量和包裝重量並不包括黏合劑、墨水及塗層。

  12. ENERGY STAR 和 ENERGY STAR 標記是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的註冊商標。

  13. Apple 的《受管制物質規範》載有 Apple 對 Apple 產品、配件和生產程序的物料及用於向 Apple 最終顧客運送產品的包裝物料使用某些化學物質的限制。這些限制是依據國際法律或指令、規管機構、環保標籤要求、環保標準及 Apple 政策所定。所有 Apple 產品都不含聚氯乙烯 (PVC) 及鄰苯二甲酸酯,除了泰國 (2 管 AC 電源線)、印度及南韓的 AC 電源線;我們繼續尋求當地政府批准使用聚氯乙烯 (PVC) 及鄰苯二甲酸酯的替代物料。Apple 產品遵守歐盟指令 2011/65/EU 及其相關修訂,包括關於使用鉛 (如高溫焊接物料) 的豁免條款。Apple 正致力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,逐步為新產品淘汰受豁免物質。